五、分组随意草率,建议合理分组 案例五:在一次快速跑的教学过程中,教师为了方便,直接按照学生的高矮站位,前后四人一组,直接进行了3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赛。两轮练习下来,高个子同学往往最先完成,矮个子同学总是最后,等到真正进行比赛时,矮个子学生的积极性已经不高了。 剖析:案例中,教师为了个人方便,随机组织学生进行游戏,但其实是不公平的比赛,这样的做法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。因此,在比赛时,要根据学生能力分布,尽量安排实力相当的小组进行比赛,悬殊不能太大,如果分组不当,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。很多时候,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时,并没有注意到分组方案是否合理、各小组实力是否相当,结果往往从一开始便已经人为地分出了胜负,而且有些小组的人员组成常常是固定不变的,故而使一部分学生经常体验失败的痛苦,经常失败的学生在每次比赛中,虽然也会竭尽全力,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,进而会对比赛产生厌倦情绪,这样会使比赛失去应有的意义。因此,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教学时,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、性别、人数等各方面因素,尽量做到合理分组,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。 六、切记频繁使用比赛法,忽视课堂教学 案例六:在一堂偶然随堂听课中,某教师执教的双手前抛实心球,从课的一开始就安排了蹲姿、坐姿、跪姿等不同姿势的投远比赛,接下来便安排了纸质球的反弓投远比赛,紧接着安排了学生进行正面投掷实心球过横杆的比赛,这一节课下来,学生已经参与了好几个游戏比赛,情绪也从一开始的兴趣盎然到最后的积极性有所减退。 剖析:案例中,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进行动作技能的传授,整节课上虽都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。但是,课中的比赛安排繁多,容易削弱比赛对学生的刺激作用,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大大降低。因此,教师在课中进行比赛教学时,要充分考虑到繁多比赛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,合理适度地采用比赛进行教学。 七、教育功能缺失,建议科学引导 案例七:班里有一个比较胖的男生,跑步特别慢,在一次接力跑比赛中,我便将他安排在了一组实力相当强的小队中,一开始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练习,但是在正式比赛过程中,他出现了一些失误,不小心将接力棒掉在了地上,不得不捡起接力棒重新开始比赛,最终该小组最后一个完成比赛。整组同学都非常失落,最后有些学生直接将矛头指向那个胖胖的男生,责备他,可他更是自责,羞愧的低下了头,最后,比赛他都不想参加了。 剖析:体育教学比赛中,学生之间往往会因为过分重视比赛结果而产生矛盾与争执。案例中的问题其实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。因此,我们教师在科学设计比赛时,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体育道德教育。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,告诉学生:比赛的最终目的不是胜负,而是愉悦身心、锻炼身体;教育学生:比赛过程中,小组就是一个团队,只有各组员间团结协作,切忌相互指责,各尽其职,才能取得胜利;同时,也要保持良好的心境,学会换位思考,帮助后进生。 总之,比赛法在体育教师在实践课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,其无法比拟的经济学论文优势和积极作用是不可取代的。但如果运用不当,可能会适得其反,收不到应有的效果。因此,我们教师在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时,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,合理运用比赛法,优化教学中的比赛,同时,教师也要注意比赛过程中的教育方式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赛,顺利达成教学目标。 参考文献: [1] 杨徐海.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.学生之友,2010.2. [2] 施绳武.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.新课程学习,2010.10. [3] 陈丽玉.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.学科教学,2010.2 [4] 新课改下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实践课中的利与弊探析.学生之友中考月刊,2010.11. [5] 袁立新.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利用比赛法的策略探讨.体育教学,2009.5. |